服務熱線
021-31009388 31009288
日期:2011-06-22瀏覽:798次
20日,國家*透露,正在探索發展風電分散式接入,并計劃在近期發布通知,鼓勵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河南、四川、重慶、廣東、廣西、貴州等地區盡可能多地開發風電資源。
南都記者綜合采訪獲悉,此前由于風電并網困難且風險、成本均高,限制了我國風電的發展。跟西北地區分布式大風電場相比,分散式小風電場對風力和電網的要求都較低,可望突破電網瓶頸。不過,要促進風電使用,依然得從價格補貼入手,解決并網難題。
20日,國家*透露消息稱,正在探索發展風電分散式接入,以讓中國風電發展突破電網建設滯后的瓶頸。并計劃在近期發布通知,鼓勵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河南、四川、重慶、廣東、廣西、貴州等地區盡可能多的開發風電資源。
對于有條件進行分散式接入的風電大基地,國家*也持鼓勵的態度。此前,國家*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此前已表示,未來我國將不再一味發展大型風電基地,也鼓勵分散式開發。
國家*的上述表態,意味著我國不再單一發展大風電基地,而轉向分散式小風電并舉。我國在2008年開始建設風電大基地,迄今已建設了八大風電基地。
盡管如此,我國目前的風電上網價也要5毛多每千瓦時,而火電只要3毛多每千瓦時。分散式小風電場發電量小,成本會更高,接入電網后,成本由誰承擔,將是個問題。
因此,林伯強認為,要發展分散式小風電,應該首先解決并網的問題。除了提高電網建設水平外,要讓電網愿意接受風電。因此,如果不提高電價的話,那就應該給予電網補貼.
但由于電網建設滯后,風電并網困難、棄風嚴重、事故頻發,不僅讓風電企業蒙受損失,也導致資本市場不看好風電產業,限制了風電行業發展。
“對使用者來說,風電是清潔能源,但對電網來說,風電是垃圾。”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接受南都記者采訪分析,由于大風時起時息時有時無,因此風電很不穩定,輸送到電網時,引起事故的風險較大。
同時,為了保證使用者用電穩定,不至于時時停電,電網在接收風電時,必須備份其它電能,隨時*“空缺”。
林伯強表示,分散式小風電,對風力要求和電網的要求都較低,發電量也較小,所發的電可就地消化,跟大風電場相比,給電網帶來的壓力要小一些。
而我國此前發展的分布式大風電場,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,對風力要求高,發電量大,要通過電網大規模長途運輸到其它地區來使用,對電網的要求高。
根據我國《電力法》規定,只要風電連上網,電網就應全額收購。目前,風電連上網,尚有技術問題。相對而言,小風電上當地電網,比大風電接入電網長途運輸,要容易一些。
國家*人士表示,如果現在建設風電大基地的地區具備搞分散式接入的條件,國家*也將鼓勵其發展。由于這些地區離負荷中心比較近,而且在配電側上網對電網的影響基本上是零,*可以搞分散式接入。
不過,跟分布式大風電場相比,分散式小風電場的發電成本更貴,或仍將制約風電的使用。林伯強表示,風電的成本較高,大風電場規模大,得以降低成本。